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日治台灣生活事情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日治台灣生活事情





日治台灣生活事情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有人說

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

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

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

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

一句句 一頁頁

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

像我呼喚

帶領著我一起遨遊

直至最後一頁

在博客來看到

日治台灣生活事情

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

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

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

已經練就到了

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

而#GOODS_NAME#

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

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

便覺得韻味非常

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

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

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

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

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~~~



日治台灣生活事情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中國歷史一本通







坐天下很累:中國式權力的八種滋味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  • 捷克隕石鑑定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《日治台灣生活事情》

      挖掘蘊藏在現代下的時移勢轉。走出校園的學術論文改寫,以細膩的文史觀察角度,帶領出台灣日本時代物質文明的鋪陳脈絡。

      日治時期被殖民的台灣先民們,在舊昔的某時間點,也踏在與我們同樣生活著的鄉土街道,頭上也頂著和我們一樣的朗朗青天,鼻息之間更呼吸著和我們所聞到的相同氣味,在大歷史、大敘事之外的台灣生活事情細瑣,都應該被記憶著。

      本書從攝影寫真、修學旅行、鐵道案內,由三部碩士論文改寫,共構成很鮮明的日治台灣生活事情;書裡的文字圖像光影,從甲午戰後、初期殖民、大正時代的內地延長主義、以至於昭和時代現代化到戰爭砲火的時間脈絡裡,台灣先民生活的一角,一幕幕地躍然而出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        徐佑驊,台灣台北人,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。因為血液中的戀日情結,且著迷於老照片迷離又遙遠的歷史時空,研究主題圍繞著日治時期的寫真帖,作品曾發表於攝影雜誌及相關研討會。目前任職於出版社。

        齊藤啟介,日本東京人。假台灣人。2005年來台居留。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。擔任日本僑報的駐台記者後,2013年迄今擔任台灣媒體編譯,並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撰寫專題或專欄。愛吃滷肉飯。鐵路迷。座右銘:船到橋頭自然直。

        林雅慧,台灣台北人,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,業餘貓奴。當過小學老師,現在把歷史當成本業永續經營,目前為出版社編輯。對於老舊事物有著無可救藥的迷戀,偶爾展現出女子特有的「韌性」與「任性」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  日治台灣生活事情-目錄導覽說明



      • 第一部 寫真:太陽旗下的台灣光圈
        影像史學的建構
        視覺符碼的神話性
        寫真與攝影的語境
        日本第一個攝影快門
        權力者座席後的屏風
        老台灣的攝影幽光
        台灣人的攝影事情
        寫真帖的台灣意象
        山岳市町的殖民治理
        寫真內容的政治態度
        被選擇的台灣空間
        被凝視的台灣片斷
        統治眼光的邊陲地帶
        日照下的台灣風情
        觀看台灣的方式
        從時間軸脫落的影像
        帝國之眼的神轎巡視
        台灣風土的觀光圖像
        觀光旅遊的符號蒐集

        第二部 修學:殖民視野的旅行地圖
        日本與台灣的修學旅行
        忠君愛國的教育馴化
        國家主義的再造
        殖民母國的崇拜
        直觀教學的新教育觀
        台灣修學旅行的海外長途
        女子修學旅行第一個腳步
        台灣修學旅行四十年
        博覽會的政績誇耀
        海外修學旅行的政治風景
        旅行地圖裡上山下海
        從旅費儲備到行囊準備
        回憶戰利品
        旅行分工的細瑣事情
        校園運動的民族衝突
        新事物體驗的文化震撼
        同化被殖民者的文化儀式
        殖民者的歷史詮釋發球權
        殖民範本的謄寫與定義
        國民精神的朝聖儀式
        不敵現代性的殖民同化

        第三部 案內:台灣鐵道的紙上風景
        台灣的旅行事情
        歐洲的觀光故事
        日本的觀光旅行
        第一次海外之旅
        日本人眼裡的台灣
        從船笛喇叭到鐵道嘟嘟
        舊時台灣的近代化蛻變
        旅行書裡的凝視
        台灣旅行書的新葉
        旅行案內的觀光地景
        旅行書的偏見與正視
        產業台灣的異國印象
        台灣人的生活樣式
        近百年前的旅行套票
        夢境之國的戰爭陰影
        八紘一宇的帝國之夢

















      導讀︱推薦
      凝視下的歷史光影

      這本書的緣起,其實是由於一個很單純的疑問。教育改革後廣設大學與研究所,每一年有數以千計的碩士生畢業,而他們所撰寫出的大量論文,多半冷冰冰地躺在圖書館裡,許多有趣的研究或想法,隨著學生畢業就職後,甚至連原本的撰寫者都遺忘了它們的存在。這樣的高等教育究竟對這個社會有什麼意義呢?
      於是,就有了催生這本書的初衷:讓學術論文走出校園,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中。
      這本書是由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三位碩士的論文改寫而成的。為了不要讓這本書太過於「與世隔絕」,作者們與編輯很努力地把「形而上」的學術用語白話化,也想了方法為文章分設了一些小標,把學術的成果從象牙塔中釋放出來,讓這本書能更貼近大眾讀者。
      這本書以日治時期的生活史為主題分為三個部分:照片寫真、修學旅行與鐵道旅行。1990年代後,「台灣」慢慢從底層浮出地表,人們的目光漸漸從遠方收回,投注到自身四周的土地、人物與歷史上。從台灣圖書館中典藏的台北勝山寫真館的老照片,我們看到了一排紅磚西洋建築配上台式亭仔腳(騎樓)或日式屋頂的台北榮町;在《台北市大觀》裡看到了日治時期著名的咖啡店「美人座」、「明治製菓」內,洋風裝潢與和服女給相映成輝;《台北寫真帖》裡,柏屋吳服店琳瑯滿目的布匹環繞中,掌櫃正與顧客進行熱烈地交涉;而《台灣日日新報》上刊載的新進公車,古典歐風的車窗上掛著可愛的開張旗幟,隱隱約約地,我們從中看到了在台北博愛路、衡陽路、新公園、歷史博物館仍些許殘留的影子,以及那些我們現今仍在從事的日常生活:搭車逛街、吃蛋糕喝咖啡、買衣服,照片留下了我們所在之處過往的痕跡,日治時期的生活其實並不是那麼遙遠,而是這麼貼近。
      那麼,照相技術是怎麼傳進台灣,這些照片是怎麼被拍攝下來、怎麼被構圖、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台灣?是誰在拍照、又是什麼被拍下來了?寫真這個主題,便是將這個部分細細道來。
      照片中的影像不只是市街山景,也有人物風情,在照相還是個昂貴時髦的玩意兒的時代,一般人能在相片中留影的機會不多,往往學校的紀念照,就是人一生中唯一會留下身影的紀錄。學校會拍照的時刻,大多是開學或畢業典禮、運動會,以及修學旅行。
      從幼稚園以來的學生時代,遠足、校外教學、畢業旅行,往往是我們最興奮也最考驗團隊精神與體力的時候。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,早在19世紀末,台灣的學生已被帶出校園,前往各個地方旅行。當然,這個活動不只是娛樂,更是為了打開學生的眼界、認識自己所在的地方,還包含了強身健體的國民意識,因此,這種學校的旅行被稱做「修學旅行」,而不是單純的觀光。
      不只是男生,女學生也走出了校園,修學旅行的足跡從近處向外拓展,搭火車、搭船前往台灣的其他地方,甚至遠赴滿州、朝鮮、南洋與日本。而一幀幀照片與一篇篇紀錄,將這些旅行中的驚訝、歡喜與衝擊給留了下來。第二部分的修學旅行,就要帶讀者看看的台灣,學生們如何走行程?去了什麼樣地方?又有著什麼樣的感想。
      當然,旅行者不只有學生,隨著鐵路交通的發達,觀光旅行也慢慢在日治時期的台灣流行起來,雖然所費不貲,總還是要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才能實踐觀光的夢想,但卻不再像封建時代那樣,只有貴族階級才能旅行。而花費巨資建設起來的鐵路局,當然也希望火車不只是用於載貨,而能被更大量地使用。因此,推行載客服務是當時鐵路局的重要目標。而載散客不如創造觀光客,鐵路局於是出版了一系列的旅行導覽書《台灣鐵道旅行案內》,介紹台灣各地的風景名勝、設計行程,更重要的是,營造能吸引觀光客到此一遊的美麗形象。我們現今熟知的北投溫泉、草山溫泉,雖然在日治時期前就被發現湧出溫泉,但卻是在日治時期,「有毒之水」才被認識為高官們或風雅之士的休閒療養地。那麼,什麼地方被選擇、怎麼被形容?又是基於什麼樣的概念被選擇與描述?第三部分的「鐵道旅行案內」的介紹,將帶領讀者看看台灣總督府的鐵路局,是怎麼樣建構台灣的意象。
      及今提到日治時期,帝國殖民的概念總是先躍然而出,被壓迫的人們也彷彿沒有日常生活,我們看到了大歷史、大敘事,看到了戰爭,卻忘了不管在什麼時刻,日治時期的被殖民者都是踏在與我們同樣的街道鄉土上,生活著。希望藉由這本書,能讓讀者們窺見從甲午戰後、初期殖民、大正時代的內地延長主義、昭和時代的現代化到戰爭的時間脈絡中,台灣先民們生活的一角。
      李衣雲
     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
      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  規格:平裝
      分級:普級
      開數:18開17*23cm
      頁數:256

  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徐佑驊、林雅慧、齊藤啟介

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翰蘆圖書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6/3/24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5860929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日治台灣生活事情





arrow
arrow

    johnnigf10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